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

· 方回
三月晴过半月春,真成好景与良辰。 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 两纪逃名作閒客,乐哉七十九年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监察御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 王东溪: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方回:诗人自指,元代诗人方回。
  • 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附近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 晦坛:可能指灵隐寺内的一个场所或活动。
  • 治具:准备酒食。
  • 西方僧:来自西方的僧人。
  • 两提领北人:可能是指两位北方来的官员或领队。
  • 放泉喷雪:形容泉水喷涌如雪。
  • 猿掷果:猿猴投掷果实。
  • 两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两纪即二十四年。
  • 逃名:避开名声,指不追求名利。

翻译

三月过半,春光明媚,真是美景与良辰的完美结合。 戴着花饰,骑着马的女子们多有出游,猿猴投掷果实,人们并不害怕。 湖山之间,人们尽情欣赏游玩,天下太平,没有战乱的尘埃。 二十四年间,我避开名声,做一个悠闲的客人,享受着七十九岁的快乐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灵隐寺的景色和诗人与朋友们欢聚的场景。诗中“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后两句“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两句“两纪逃名作閒客,乐哉七十九年身”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晚年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