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宾旸归
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宾旸:指鲁翁和虚翁,两位朋友的名字。
- 秀山:地名,可能是指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钱塘:地名,今杭州,古时也称钱塘。
- 朋俦:朋友,同伴。
- 胥会:相约聚会。
- 忽闻落叶响:突然听到落叶的声音。
- 野屦:草鞋。
- 林陬:林边角落。
- 果茹:水果和蔬菜。
- 浪筹:随意谋划或评论。
- 默酌:默默地饮酒。
翻译
鲁翁从秀山归来,虚翁则留在钱塘。虚翁来到秀山,鲁翁则去钱塘游玩。中秋节前三日,两人各自登上西东的船只。到了中秋夜,两位老翁却彼此寻觅不见。那夜没有月亮,想喝酒也没有朋友相伴。约定重阳节相聚,独自醉酒在南山的秋色中。风雨连绵十多天,闭门不出,室内空寂幽静。忽然听到落叶的声音,穿着草鞋穿过林边角落。惊讶地看到鲁翁,虚翁心中的百般忧愁顿时消失。急忙叫来一斗酒,与孩子们商量着准备水果和蔬菜。世俗的态度难以追究,时事也不必随意评论。默默地饮酒,不发一言,世人有几个能理解这种心境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两位老翁鲁翁和虚翁的相聚与错过,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两位老翁的行动轨迹交错,却在中秋夜错过了彼此,象征着人生中许多美好的相遇往往因时机不对而错过。诗人在风雨闭门的日子里,突然见到鲁翁,心中的忧愁顿时消散,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最后,诗人选择默默饮酒,不问世事,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再赋倚梅观雪以前诗太哀故 》 —— [ 元 ] 方回
- 《 琵琶亭感旧 》 —— [ 元 ] 方回
- 《 过芙蓉岭对镜岭羊斗岭新岭塔岭赋短歌五首 》 —— [ 元 ] 方回
- 《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 》 —— [ 元 ] 方回
- 《 次韵赵朴翁赴衍圣公峄山书院之招 》 —— [ 元 ] 方回
- 《 杂兴十二首 》 —— [ 元 ] 方回
- 《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许瑞石送邵容斋见寄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