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京师别诸乡友

风纷客怀乡思起,吹作长云行万里。 蛟龙春归恋窟泽,虹霓昼动含阴雨。 忆昨路绕彭城来,酒酣独上歌风台。 青天无云野草白,高帝事业安在哉! 丈夫挟策干一命,忍耻随人作奔竞。 道上能无屠狗人,戏作悲歌君莫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第:指科举考试未中。
  • 京师:指京城,即当时的都城。
  •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常用来比喻英雄或有权势的人。
  • 窟泽:指深渊,比喻隐居或归隐的地方。
  • 虹霓:彩虹,常用来形容天象或美景。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歌风台:地名,徐州的一处古迹。
  •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 挟策:带着计划或策略。
  • 干一命:指求取功名或官职。
  • 屠狗人:比喻卑微或不重要的人。

翻译

在京城科举未中,与诸位同乡友人告别。 风起时,客居他乡的思绪被吹起,化作长长的云彩,飘向万里之外。 蛟龙在春天归来,留恋深渊的宁静;彩虹在白昼中闪现,似乎含着阴雨的预兆。 回忆往昔,我曾沿着路途来到彭城,酒酣耳热之际独自登上歌风台。 青天无云,野草苍白,汉高祖的伟业如今又在何处? 大丈夫带着策略求取一官半职,忍受耻辱,随波逐流。 路上难道没有卑微的屠狗之人吗?我戏作悲歌,君莫要听。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科举失败后的复杂情感。诗中,“风纷客怀乡思起”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文通过对彭城、歌风台的回忆,以及对高帝伟业的追问,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结尾的“戏作悲歌君莫听”,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黄岩人。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