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匡山石室
精庐极萧爽,乃在匡山涯。
鲜飙泛林木,旭日生岩扉。
樵梧隔烟小,钟声出林迟。
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
中有避喧者,禅诵清四时。
挽萝结幽佩,纫叶为秋衣。
静谈远公传,东林迹已微。
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庐:精美的房屋,这里指石室。
- 鲜飙:清新的风。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岩扉:山岩的门,指石室的入口。
- 樵梧:砍柴的斧头。
- 萝:蔓生植物。
- 幽佩:隐秘的佩饰,这里指用蔓生植物编织的装饰。
- 纫叶:缝合叶子。
- 远公传:指东晋高僧慧远的事迹。
- 东林:指东林寺,慧远曾在此讲学。
- 玄理:深奥的道理。
- 坐忘:道家修炼的一种境界,指忘却自我,与自然合一。
翻译
精美的石室极为幽静,位于匡山的边缘。清新的风吹过林木,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岩的门户。砍柴的斧头隔着烟雾显得微小,钟声从林中缓缓传出。石室前的百尺大树,倒挂着枯藤的枝条。石室中住着一位避世喧闹的人,他四季都在禅修诵经。他用蔓生植物编织成幽静的佩饰,用叶子缝制成秋天的衣服。他静静地谈论着慧远的事迹,东林寺的痕迹已经微弱。他与深奥的道理相契合,使我坐在这里忘却了归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清幽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隐士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诗中“精庐极萧爽”一句,即已点出石室的幽静与精美,而“鲜飙泛林木,旭日生岩扉”则进一步以清新的风和初升的太阳来烘托出山林的宁静与生机。后文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樵梧隔烟小,钟声出林迟”和“阶前百尺树,倒挂枯藤枝”,加深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结尾的“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归”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哲理的认同与向往,体现了道家“坐忘”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