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别瑞甫高掾郎还南台

· 刘鹗
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 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 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 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岭海: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 诏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蛮方: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
  • 皇都:指京城,即皇帝的都城。
  • 乘兴:趁着兴致。
  • 萼棣:指花萼和花瓣,比喻兄弟。
  • 莼鲈:莼菜和鲈鱼,常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 台端:指官署的高级官员。
  • 十道:唐代行政区划,这里泛指全国各地。
  • 疲民:疲惫的人民。
  • :恢复元气,复苏。

翻译

岭南地区屡次惊动于皇帝的使者到来,南方的少数民族无不仰望皇都的威严。 我自怜年老,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但若有人来访,请不要吝惜书信。 趁着兴致不妨吟咏兄弟情深,思乡之情却不应只因莼菜和鲈鱼。 官署中的高级官员清晰地陈述了时弊,全国各地的疲惫人民尚未得到复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关切。诗中,“岭海屡惊来诏使”描绘了皇帝使者的频繁到来,反映了朝廷对边远地区的重视。后句“蛮方孰不仰皇都”则展现了边疆民族对中央的向往。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既显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又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末句“十道疲民未得苏”直指时弊,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