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萨使君饮酒铁塔寺分题得箨龙轩分韵得而字

琅玕尽灵种,玉立近东池。 已与风云会,终含冰雹姿。 气酣犹赑屃,鳞动觉之而。 雨暗思雷泽,天清入葛陂。 凤毛当户见,蛇影到杯疑。 神物烦呵护,应看变化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玉立:形容竹子挺拔。
  • 东池:东边的池塘。
  • 风云会:比喻遇到好时机。
  • 冰雹姿:形容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姿态。
  • :浓烈。
  • 赑屃(bì x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力大,这里形容竹子的力量。
  • 鳞动:形容竹叶的动态。
  • 之而:连词,表示转折。
  • 雷泽:古代地名,传说中雷神居住的地方。
  • 葛陂:地名,古代传说中龙出没的地方。
  • 凤毛:凤凰的羽毛,比喻珍贵稀有的东西。
  • 蛇影:比喻疑心或恐惧。
  • 神物:神奇的东西,这里指竹子。
  • 呵护:保护。

翻译

美玉般的竹子是天地间的灵种,它们挺拔地生长在东边的池塘旁。 已经与风云相遇,展现出在冰雹中的坚韧姿态。 气息浓烈如同传说中的赑屃,竹叶的动态让人感觉到转折。 雨天昏暗时想起雷泽,天空清澈时又想到葛陂。 当户可见凤凰的羽毛,杯中却因蛇影而引起疑虑。 神奇的竹子需要人们的保护,因为它们在变化之时展现出神奇的力量。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子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子的坚韧与神奇。诗中“琅玕尽灵种”和“玉立近东池”描绘了竹子的美丽与高贵,而“已与风云会,终含冰雹姿”则表现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后文通过“雷泽”、“葛陂”等神话元素,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而“凤毛”与“蛇影”的对比,则巧妙地表达了珍贵与疑虑并存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竹子这一自然之物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