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两山屹立地望尊,天作上京之南门。 雷雨低垂银汉近,蛟龙出没碧涛翻。 曾厓云合泉声冷,阴壑冰森昼影昏。 自是职方形势大,祝融太白播篱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两山屹立:两座山峰高耸直立。
  • 地望尊:地位崇高,受人尊敬。
  • 上京:指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银汉:银河,这里指天空。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龙类生物。
  • 碧涛翻:碧绿的波涛翻滚。
  • 曾厓:高崖。
  • 阴壑:深谷。
  • 职方: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掌管地理的官员。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这里指南方。
  • 太白:金星,这里指西方。
  • 篱藩:篱笆和藩篱,比喻边疆。

翻译

两座山峰高耸直立,地位崇高,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京城南门。雷雨低垂,银河似乎近在咫尺,蛟龙在碧绿的波涛中出没翻腾。高崖云雾缭绕,泉水声冷清,深谷中冰柱森森,白昼也显得昏暗。这里的地理形势非常宏大,南至祝融之地,西至太白星所指的边疆,都被纳入职方的管辖范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龙门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宏大的地理形势。通过“两山屹立”、“雷雨低垂”、“蛟龙出没”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龙门的雄伟与神秘。诗中“职方形势大”一句,不仅表达了地理的广阔,也隐含了对国家疆域辽阔的自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