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敕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联镳:并马而行。
  • 翠岑:青翠的山峰。
  • 跃涧:跳跃的溪流。
  • 吼雷音:形容水声如雷鸣。
  • 凌高:登高。
  • 迂曲:曲折。
  • 千蹊:许多小路。
  • 龙蛰:龙潜伏。
  • 沧溟:大海。
  • 蛟舞壑:蛟龙在深谷中舞动。
  • 枭横:枭鸟横飞。
  • 碧落:天空。
  • 凤归林:凤凰归巢。
  • 山灵:山神。
  • 苔蚀:苔藓侵蚀。
  • 秦碑:秦代的石碑。
  • 古树阴:古老的树木下的阴影。

翻译

皇帝的使者并马登上青翠的山峰,飞泉和跃涧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登高远望,知道天空的辽阔,曲折的小路让人感觉洞穴的深邃。 龙潜伏在大海,蛟龙在深谷中舞动,枭鸟在天空中横飞,凤凰归巢于林。 山神保护着神祠的存在,苔藓侵蚀着秦代的石碑,古树下形成阴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泰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宗教氛围。通过“敕使联镳上翠岑”和“凌高一览知天远”等句,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和高远。诗中“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运用了生动的动物形象,增强了诗的动感和神秘感。结尾的“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则体现了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和人文魅力。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