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古代军事要塞。
  • 蔽日乌云:形容乌云密布,遮天蔽日。
  • 拨不开:无法驱散。
  • 昏昏:形容天色昏暗。
  • 勒马:勒住马缰,使马停下。
  • 度关:过关。
  • 绿芜:杂草丛生的地方。
  • 径路:小路。
  • 邮亭:古代供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事去:事情过去。
  • 空垂:白白地流下。
  • 悲国泪:为国家的不幸而流的泪。
  • 愁来:忧愁到来。
  • 望乡台:古代边塞上的高台,士兵可以登高望远,思念家乡。
  • 桃林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西。
  • 大漠:广阔的沙漠。
  • 鬼哭哀:形容荒凉悲惨的景象。

翻译

乌云密布遮天蔽日,无法驱散,天色昏暗中我勒住马缰,缓缓过关。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行人千里迢迢,黄叶飘落的邮亭旁,我独自饮下一杯酒。往事已去,只能白白流下悲国的泪水,忧愁来临时,不要登上望乡台。桃林塞外秋风骤起,广阔的沙漠中,天寒地冻,仿佛能听到鬼魂的哀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乌云、昏暗、绿芜、黄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压抑、凄凉的氛围。诗中“事去空垂悲国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无奈,而“愁来莫上望乡台”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苦闷。结尾的“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更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悲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