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百尺荒台禾黍悲,沈思往事似轮飞。 洛中车驾秦皇去,沛上风云汉帝归。 鹰入塞榆冲雁阵,鹘穿城树破鸦围。 东徐多少英雄恨,留与行人歌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歌风台:位于江苏沛县,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
  • 百尺荒台:形容歌风台的荒凉。
  • 禾黍悲:禾黍,指庄稼,这里用以象征国家的衰败。
  • 沈思:深思。
  • 洛中车驾:指秦始皇的车驾。
  • 秦皇:秦始皇。
  • 沛上风云:指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成就帝业。
  • 汉帝:汉高祖刘邦。
  • 鹰入塞榆:鹰飞入边塞的榆树林,象征战争的残酷。
  • 冲雁阵:冲击雁群,形容战争的激烈。
  • 鹘穿城树:鹘,一种猛禽,穿城树,形容战乱中的混乱。
  • 破鸦围:打破乌鸦的包围,比喻摆脱困境。
  • 东徐:指徐州,古称东徐。
  • 行人:过路人。

翻译

百尺高的荒凉歌风台,庄稼生长却显得悲凉,我深思往事,它们如同车轮般飞速旋转。秦始皇的车驾已离开洛阳,而汉高祖刘邦在沛县的风云中归来。鹰飞入边塞的榆树林,冲击着雁群;鹘鸟穿行在城中的树木间,打破了乌鸦的包围。徐州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多少英雄的遗憾,留待过路的行人来歌唱这些是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歌风台荒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往事的深沉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英雄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百尺荒台”、“禾黍悲”、“鹰入塞榆”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战乱与英雄并存的画面。结尾的“东徐多少英雄恨,留与行人歌是非”更是深化了主题,将英雄的遗憾与行人的歌唱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英雄事迹的缅怀。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