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有一士

衡门有一士,闭门恒苦饥。 俯仰良自惜,日晏犹弦歌。 小人未足畏,君子或见之。 宁为兰玉摧,不为萧艾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常常。
  • 俯仰:形容生活或处境。
  • 自惜:自我怜惜。
  • 日晏:天色已晚。
  • 弦歌:弹琴唱歌,指保持高雅的生活态度。
  •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兰玉:比喻高洁的人或物。
  • 萧艾:杂草,比喻卑鄙的人或物。

翻译

在简陋的房屋中,有一位士人,他闭门不出,常常忍受着饥饿。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感到怜惜,但即便天色已晚,他仍然弹琴唱歌,保持着高雅的生活态度。他认为那些品德低下的小人并不足以畏惧,而品德高尚的君子或许会见到他。他宁愿像兰花和玉石一样被摧毁,也不愿像杂草一样生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在简陋环境中坚守高洁品质的士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卑鄙小人的蔑视。诗中的士人虽然生活困苦,但仍然保持着高雅的生活态度,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这种坚守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崇敬和对卑鄙小人的鄙视,同时也启示人们在困境中应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