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效时体

访戴曾上王猷船,持节不齧苏武毡。 苦吟杰出柳絮外,清气迥绕梅花边。 芸窗夜白照书卷,山肆晓寒增酒钱。 安得九夏复如此,松下从教惊昼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访戴:指拜访戴逵,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
  • 王猷船:王猷,即王徽之,东晋名士,曾乘船访戴逵,此处比喻高洁的行迹。
  • 持节:手持符节,代表身份和使命。
  • 不齧:不咬,此处指苏武在匈奴时不屈不挠,不食匈奴之物。
  • 苏武毡:苏武,西汉使臣,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坚持不屈,常卧毡上。
  • 苦吟:刻苦吟咏,指诗人苦心创作。
  • 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比喻雪花。
  • 清气:清新的气息。
  • 迥绕:远远围绕。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的花。
  • 芸窗:书房的窗户,代指读书的地方。
  • 山肆:山中的酒肆,即山间的小酒店。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泛指夏天。

翻译

我曾效仿王徽之乘船访戴逵的高洁行迹,手持符节,如同苏武在匈奴时不屈不挠,不食匈奴之物。 我刻苦吟咏,创作出超越柳絮般雪花的诗篇,清新的气息远远围绕在梅花旁边。 书房的窗户在夜晚被雪光照亮,照亮了书卷,山间的小酒店在早晨因寒冷而增加了酒钱。 真希望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有这样的雪景,我愿意在松树下,任由这美景惊扰我的白日梦。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雪景,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王徽之访戴逵和苏武持节不屈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同时,通过“柳絮”、“梅花”等自然意象,以及“芸窗夜白”、“山肆晓寒”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雪后清幽景致的深深喜爱。结尾的“安得九夏复如此”,则流露出诗人希望美好时光常驻的愿望。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