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书事呈兼善尚书

· 乃贤
闇闇积雨浸城皋,四望平畴白浪高。 太息人材无董贾,可怜经济属萧曹。 山东璧马祠河伯,海上旌旗拥贼壕。 燮理自知廊庙贵,腐儒忧国谩心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闇闇 (àn àn):昏暗的样子。
  • 城皋 (chéng gāo):城墙和护城河。
  • 平畴 (píng chóu):平坦的田野。
  • 太息 (tài xī):深深的叹息。
  • 董贾 (dǒng jiǎ):指董仲舒和贾谊,两位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经济 (jīng jì):此处指治理国家的能力。
  • 萧曹 (xiāo cáo):指萧何和曹参,两位汉初的著名政治家。
  • 山东 (shān dōng):地名,今山东省。
  • 璧马 (bì mǎ):指祭祀用的玉璧和马。
  • 河伯 (hé bó):古代传说中的河神。
  • 海上 (hǎi shàng):指东海或海上的地区。
  • 旌旗 (jīng qí):旗帜的总称。
  • 贼壕 (zéi háo):指敌人的防御工事。
  • 燮理 (xiè lǐ):调和治理。
  • 廊庙 (láng miào):指朝廷。
  • 腐儒 (fǔ rú):指迂腐的读书人。
  • 谩心劳 (mán xīn láo):徒劳无益的忧虑。

翻译

昏暗的积雨浸透了城墙和护城河,四望之下,平坦的田野上白浪翻滚。我深深叹息,如今没有董仲舒和贾谊那样的人才,可怜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属于萧何和曹参那样的人物。山东之地,人们用玉璧和马来祭祀河神,而海上则是旗帜飘扬,围绕着敌人的防御工事。我自知调和治理国家是朝廷的贵重职责,而我这个迂腐的读书人,只是徒劳无益地忧国忧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家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匮乏的感慨。诗中“闇闇积雨浸城皋”一句,既描绘了雨势之大,也隐喻了国家的困境。后文通过对董贾、萧曹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当前政治人才的不满。结尾处,诗人自嘲为“腐儒”,表达了自己虽有忧国之心,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乃贤

元南阳人,字易之,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