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 罗隐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àn):栏杆。
  • (yàng):荡漾,水面微微波动。
  • 落晖 (luò huī):夕阳的余晖。
  • 云中鸡犬:指仙境中的景象,源自《神仙传》中的故事,刘安成仙后,鸡犬吃了他的仙药也升天了。
  • 刘安 (Liú ān):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被尊为道教的神仙。
  • 月里笙歌:月亮中的音乐和歌声,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美好的景象。
  • 炀帝 (Yáng dì):指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奢侈和暴政著称。
  • 江蹙海门 (jiāng cù hǎi mén):江水涌向海门,形容江水汹涌。
  • 帆散去 (fān sàn qù):船帆分散离去,形容船只远行。
  • 地吞淮口 (dì tūn huái kǒu):大地似乎吞没了淮河的出口,形容地势辽阔。
  • 树相依 (shù xiāng yī):树木相互依偎,形容树木茂密。
  • 红楼翠幕 (hóng lóu cuì mù):红色的楼阁和翠绿的帷幕,指华丽的建筑和装饰。
  • 长向东风 (cháng xiàng dōng fēng):长久地面向东风,东风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事物。
  • 有是非 (yǒu shì fēi):存在争议或纷争。

翻译

站在开元寺的阁楼上,满眼是山川在夕阳余晖中荡漾,栏杆前的往事如飞逝去。仿佛看到云中鸡犬随刘安升天,月亮里传来炀帝归来的笙歌。江水汹涌地涌向海门,船帆分散离去;大地似乎吞没了淮河的出口,树木茂密地相互依偎。不知有多少华丽的楼阁和翠绿的帷幕,长久地面向东风,却总有是非纷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广陵开元寺阁楼上的所见所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沧桑。诗中“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巧妙地融合了神话与历史,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结尾的“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则隐含了对繁华背后纷争不断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