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之学

· 陈普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崙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踰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窃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氏:指杨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为我”主义。
  • 墨者:指墨家,由墨子创立,主张兼爱非攻。
  • 申韩:指申不害和韩非,均为法家代表人物。
  • 黄老:指黄老学派,主张道家思想。
  • 颜孟:指颜回和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 昆崙:即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 蛇豕:指蛇和猪,比喻邪恶或愚蠢。
  • 五典:指五种经典,古代儒家教育的基础。
  •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伦理的核心。
  • 程朱子:指程颢、程颐和朱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翻译

杨朱的思想已经枯萎不再生长,墨家的学说散乱无序。申不害和韩非明确表示不仁,黄老学派确实不尊重礼法。这些学说之间的邪正不难判定,但不足以容纳褒贬。世间仍有颜回和孟子这样的儒家弟子,一举攻克了这些学说的堡垒。唯独有一种妖鸟,从昆仑山脚飞来。它的影响超越天地,它的毒害胜过蛇和猪。有名望的公卿无法辨识,连韩愈也暗自欢喜。高士们沉溺于其深奥,愚夫们乐于其鄙陋。精神散失不知如何收拾,灵魂飘荡无法停止。五种经典被悄悄扫除,三纲伦理彻底沦丧。于是使得天下人,沉沦于怀襄之水。绝非相似于圣人,大病在于接近真理。仁慈的天地之心,特别出现了程颢、程颐和朱熹这样的学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批判,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诗中,陈普将杨朱、墨家、法家和黄老学派一一列举,指出它们的不足和缺陷,然后以颜回和孟子为代表,强调儒家的正统地位。接着,诗人用“妖鸟”比喻其他学说,形容其危害之大,连韩愈这样的文豪也被迷惑。最后,诗人赞颂程朱理学,认为它是天地之心的体现,是拯救世人的良药。整首诗语言犀利,对比鲜明,表达了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其他学说的严厉批判。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