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洛阳耆英会二首其一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 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戏。惟有神仙长年诀,长似功名富贵。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裴郎老矣,云英那肯随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耆英会:古代文人雅集,特指老年文人的聚会。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位于今河南省,常用来代指中原地区。
  • 梦枕:指做梦的枕头,比喻人生如梦。
  • 黄粱:黄粱梦,出自《庄子》,比喻虚幻的梦境或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
  • 箪瓢:指简朴的生活,箪是盛饭的竹器,瓢是舀水的工具。
  • 钟鼎:古代贵族的礼器,象征富贵。
  • 玄霜:传说中的一种仙药。
  • 玉杵:捣药的工具,常用于神话传说中。
  • 蓝桥:传说中的仙境,也指美好的相遇之地。
  • 裴郎:指唐代诗人裴航,传说他在蓝桥遇仙。
  • 云英:传说中的仙女,裴航的妻子。

翻译

戴花的刘监,算是在耆英会上,与我同岁。伊洛的山川古今如一,人事却几经兴衰。梦醒初时,黄粱梦未了,人间已变。简朴与富贵,看来滋味相同。

天上的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如同儿戏。唯有神仙的长生秘诀,常似功名富贵。欲捣制玄霜仙药,难寻玉杵,何时能在蓝桥相遇。裴郎已老,云英怎肯随他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耆英会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巧妙地运用了黄粱梦的典故,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如梦的哲理。同时,通过对天上神仙和人间功名的对比,抒发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结尾处对裴郎和云英的描绘,增添了一丝哀愁和无奈,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