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陈普
飞羽凋零又秭归,卯金馀息孔明知。 春秋两字诛千古,不用当年磔操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羽:指鸟类,这里比喻贤才。
  • 凋零:指衰败、消亡。
  • 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古代楚国之地,这里可能指楚国的衰落。
  • 卯金:指汉朝,因为汉朝的国姓是刘,刘字的古写法中包含“卯金”。
  • 馀息:指残存的影响或遗迹。
  • 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 春秋:指《春秋》一书,也泛指历史。
  • :谴责,批评。
  • :古代的一种酷刑,即车裂。
  • 操丕:指曹操和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建立者。

翻译

贤才如鸟儿般凋零,楚国也已衰败,汉朝的余晖中,诸葛孔明的智慧犹存。《春秋》中的文字,千古以来都在谴责,不需要在当年对曹操和曹丕施以酷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诗中“飞羽凋零又秭归”描绘了贤才和楚国的衰落,而“卯金馀息孔明知”则突出了诸葛亮在汉朝末期的智慧与影响。后两句“春秋两字诛千古,不用当年磔操丕”则深刻指出,历史的评价自有其公正,不需要通过残酷的刑罚来实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正义的坚定追求。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