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刺叶为筒制颇奇,郑公故事老坡诗。
擎来入手成攲器,注在当心即漏卮。
玉露有香黏翡翠,碧云无影浸琉璃。
假饶吸尽西江水,钵内生莲是几时。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郑悫:人名,郑悫是宋代官员。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郑悫的庄园或园林。
- 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细长针,这里用作工具刺穿莲叶。
- 轮囷:形容弯曲的样子。
- 象鼻:大象的鼻子,这里形容莲叶刺穿后的形状。
- 碧筒杯:用莲叶制成的酒杯。
- 坡诗:指苏轼的诗。
- 攲器:倾斜的容器。
- 漏卮:有漏洞的酒器。
- 玉露:美酒的雅称。
- 翡翠:这里指美玉,比喻酒的色泽。
- 碧云:指莲叶。
- 琉璃: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这里比喻清澈的酒。
- 西江水:指大量的水,比喻大量的酒。
- 钵内生莲:佛教中的一种象征,表示清净和悟道。
翻译
在三伏天,郑悫带领宾客和同僚到使君林避暑,他取来大莲叶作为酒杯,用簪子刺穿叶脉,使其与叶柄相通,弯曲的茎部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大家传递着用这种碧筒杯饮酒。这就是苏轼诗中提到的“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的情景。
陆文圭的诗中描述了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将莲叶刺穿后制成的酒杯,形状奇特,倾斜在手中,酒液注入心中就像是有漏洞的酒器。美酒如玉露般香醇,黏着如翡翠般的光泽,莲叶如碧云般无影,浸润着如琉璃般清澈的酒。即使吸尽了西江的水,何时能在钵内生出莲花,象征着清净和悟道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郑悫夏日饮酒方式的描述,展现了古人生活的雅致和创意。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将莲叶酒杯的形状、酒的色泽和质感以及饮酒的意境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结尾的“钵内生莲”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心境和精神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既是对古人生活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表达。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