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刘宾旭兼柬罗履贞

· 郭钰
时危南国久连兵,幕府才华得合并。 蔡寇遂烦唐宰相,汉仪犹待鲁诸生。 三边烽燧晨传箭,千骑弓刀昼绕营。 主将策勋朝帝阙,从官应许任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以应答别人的意思。
  • 刘宾旭:人名,诗人的朋友。
  • 兼柬:同时寄送书信。
  • 罗履贞:人名,诗人的朋友。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这里指军事指挥机构。
  • 才华:天赋和能力。
  • 合并:聚集,联合。
  • 蔡寇:指蔡州(今河南汝南)的叛乱或盗贼。
  • 唐宰相:唐朝的宰相,这里可能指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如李靖等,他们曾平定叛乱。
  • 汉仪:汉朝的礼仪制度。
  • 鲁诸生:鲁国的学者,这里泛指学者或文人。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泛指边疆。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晨传箭:早晨传递箭矢,作为军事行动的信号。
  • 千骑:形容军队众多。
  • 弓刀:弓箭和刀剑,泛指武器。
  • 绕营:围绕军营巡逻。
  • 主将:主要的将领。
  • 策勋:记录功勋。
  • 朝帝阙:朝见皇帝。
  • 从官:随从的官员。
  • 任公卿:担任高级官员。

翻译

在南国长期战乱的危机时刻,军事指挥机构的才华得以聚集和发挥。蔡州的叛乱需要唐朝的宰相来平定,而汉朝的礼仪制度则等待鲁国的学者来恢复。边疆的烽火在早晨传递着箭矢的信号,众多军队在白天围绕军营巡逻。主要的将领记录功勋,朝见皇帝,而随从的官员则有望担任高级官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南国的紧张局势,以及军事和文治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比“蔡寇”与“唐宰相”、“汉仪”与“鲁诸生”,强调了在动荡时期,不仅需要武力平乱,还需要文化和礼仪的恢复。后两句则展现了边疆的军事活动和将领的功勋,以及随从官员的晋升希望,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期望。

郭钰

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元末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生平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诗多愁苦之词。于战乱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补史传之缺。有《静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