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味:禅宗的境界或体验。
- 无何:无为,无所作为的状态。
- 乡:这里指理想中的境界或状态。
- 曲蘖:酿酒用的发酵剂,这里比喻世俗的烦恼和束缚。
- 资粮:佛教用语,指修行的基础或条件。
- 慢世:对世俗的轻视或超然态度。
- 朔:指古代北方民族,这里可能指与世俗不同的人或态度。
- 绝交:断绝交往。
- 康:指康乐,安乐无忧的状态。
- 东?(dōng jú):古代的一种酒器。
- 滞酒:沉溺于酒。
翻译
禅宗的境界怎能比得上醉酒的畅快,无所作为才是我向往的境界。 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困,将省事作为修行的基础。 我对世俗持有超然的态度,与世俗断绝交往,也像追求安乐无忧的人一样。 虽然还有人沉溺于酒,但我已经清醒并开始狂放不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境界和世俗生活的看法,以及他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态度。通过对比禅味和醉酒,作者表达了对无所作为、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作者通过“休心为曲蘖,省事作资粮”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摒弃和对修行的重视。最后,作者以“醒而狂”的形象,展现了自己清醒、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放言效白 》 —— [ 明 ] 袁宏道
- 《 芜湖舟中同范长白念公看月 》 —— [ 明 ] 袁宏道
- 《 喜小修至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
- 《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 —— [ 明 ] 袁宏道
- 《 再和散木韵 》 —— [ 明 ] 袁宏道
- 《 汉阳萧仲子参知山亭清话 》 —— [ 明 ] 袁宏道
- 《 小竹林蜡梅盛开兼赠主人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