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铜驼随魏阙,铁马蓦韩亭。 堠火连城绝,阴燐夹道青。 中台仍晋纬,南斗杂商星。 行遁君休笑,时危在远坰。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驼:古代洛阳宫南的装饰性铜制骆驼,常用来象征京城。
  •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阙楼,代指朝廷。
  • 铁马:指战马,也比喻战争。
  • 韩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历史上的战场或军事要地。
  • 堠火:古代边防用来报警的烽火。
  • 阴燐:指夜晚的磷火,古人认为是鬼火。
  • 中台: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官名,代表中央政府。
  • 晋纬:晋代的纬书,这里可能指晋代的政治或文化。
  • 南斗:星名,南斗六星,与北斗相对。
  • 商星:即心宿,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商朝。
  • 行遁:隐退,逃避现实。
  • (jiōng):遥远的郊野。

翻译

铜制的骆驼象征着京城,随着魏阙(朝廷)的变迁,铁马(战马)突然出现在韩亭(战场)。边防的烽火连绵不绝,城池被隔绝,夜晚的磷火在道路两旁闪烁着青光。中台(中央政府)依然保持着晋代的纬度(政治或文化),南斗星与商星(心宿)交相辉映。在时局危难之际,我选择远行隐退,请不要嘲笑我,因为我是在遥远的郊野寻求安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铜驼、魏阙、铁马等意象的运用,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隐退生活的向往。诗中“堠火连城绝,阴燐夹道青”一句,以烽火和磷火为背景,烘托出一种荒凉、阴森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两句“行遁君休笑,时危在远坰”,则直接抒发了在动荡时局中寻求安宁的愿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