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葛滕:用葛藤编织的绳子。
- 冠:帽子。
- 浮世:人间,人世。指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 一例观:同等看待。
- 龙伯山: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指仙境。
- 气岸:气势高昂。
- 醯鸡:小虫名,即蠛蠓,古人以为是酒醋上的白霉变成。
- 酸寒:形容贫寒。
-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贤臣。
- 经济:治理国家。
- 杨墨:杨朱和墨子,古代思想家。
- 异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学说或行为。
- 个中:其中,这里面。
- 蛮天鬼国: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 相安:和平相处。
翻译
用葛藤编织成手杖,竹子做成帽子,世间的一切都应同等看待。 即使是来自仙境的龙伯山,也保持着高昂的气势,而在梦中见到的小虫醯鸡,也显得贫寒而酸楚。 伊尹和周公未必能够闲适地治理国家,而杨朱和墨子的学说,徒劳地被视为异端。 只要理解了这其中的一点点道理,哪怕是边远荒凉的蛮天鬼国,也能和平相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仙境与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葛滕为杖竹为冠”展现了简朴自然的生活理念,而“浮世都教一例观”则强调了平等看待世间万物的哲学思想。后句通过对伊周、杨墨的提及,暗示了对于传统与异端学说的批判态度,最终归结于“识得个中些子去,蛮天鬼国也相安”,表达了即使身处边远之地,只要心境平和,便能安然自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