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歌

六藉信刍狗,三皇争纸上。 犹龙以后人,渐渐陈伎俩。 嘘气若云烟,红紫殊万状。 醯鸡未发覆,瓮里天浩荡。 宿昔假孔势,自云铁步障。 一闻至人言,垂头色沮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藉:指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 三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通常指伏羲、神农、黄帝。
  • 犹龙:指老子,因其《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之句,后人常以“犹龙”喻指老子。
  • 醯鸡:小虫名,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
  • 发覆:揭开覆盖物。
  • 假孔:借用孔子的名义。
  • 铁步障:坚固的屏障,比喻强大的支持或保护。
  •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翻译

六经如同祭祀用的草狗,三皇只在纸上争名。 老子之后的人们,渐渐展示各自的伎俩。 他们的气息仿佛云烟,红紫色彩变幻万千。 小虫未曾揭开覆盖,瓮中的天空却显得浩荡。 昔日借用孔子的威势,自称有坚固的屏障。 一旦听到至人的言论,便垂头丧气,面色沮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六经、三皇、老子等历史文化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对经典和权威的盲目崇拜,以及个人虚荣和自大的心态。诗中“六藉信刍狗”一句,即是对经典价值的质疑,认为它们被人们轻视和滥用。而“假孔势”则讽刺了那些借用权威名义,实则空洞无物的人。最后,至人的言论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使得那些虚有其表的人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垂头丧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虚伪和浅薄的批判。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