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理藏完

收得大函万纸馀,更寻高阁作精庐。 何人却出银钩手,赎取琳琅次弟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园:指佛教寺庙。
  • 理藏:整理收藏。
  • 大函:大箱子,这里指装有书籍的大箱。
  • 高阁:高楼,指藏书的地方。
  • 精庐:精心布置的书房。
  • 银钩手:指书法家,因其书法笔画如银钩般有力。
  • 琳琅:美玉,比喻珍贵的书籍。
  • 次弟:依次,顺序。

翻译

整理完寺庙中的藏书,发现大箱子里有上万页的书籍,我决定寻找一个高楼作为我的书房。 有哪位书法家能出手,用他那银钩般的笔迹,依次抄写这些珍贵的书籍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诗中,“大函万纸馀”展现了书籍的丰富,而“高阁作精庐”则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环境的追求。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书法家的期待,希望有人能用精湛的书法技艺来抄写这些珍贵的书籍,显示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艺术美感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