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安边
汉武开西南,宋高弃东北。
或以强衅边,或以弱丑国。
合商今古筹,无如屯守得。
三时壁野清,千里燧燐织。
耕战不相违,兵农各自食。
近远输粟行,休暇治军实。
但令士卒心,尝如胡马逼。
虏伏无可窥,虏进安可弋。
或明师帅权,或尽守土职。
犁扫非无术,未贵杀伤克。
天子不自将,小丑亦亡匿。
安攘信何奇,朝阃共心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安边:设想如何安定边疆。
- 汉武:指汉武帝,他曾开疆拓土,包括西南地区。
- 宋高:指宋高宗,他在位时放弃了东北地区。
- 强衅边:以强大的力量挑衅边境。
- 弱丑国:因国力弱小而被外敌羞辱。
- 合商:共同商议。
- 屯守得:通过屯兵防守来取得胜利。
-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季节。
- 壁野清:边疆地区保持清洁,无战事。
- 燧燐织:燧石和磷火,比喻边境的烽火连绵。
- 兵农:士兵和农民。
- 输粟行:运输粮食。
- 治军实:整顿军备。
- 胡马逼:比喻外敌的威胁。
- 虏伏:敌人潜伏。
- 虏进:敌人进攻。
- 弋:射猎,这里指攻击。
- 师帅权:军队的指挥权。
- 守土职:保卫国土的职责。
- 犁扫:比喻彻底清除。
- 杀伤克:通过杀伤敌人来取得胜利。
- 自将:亲自指挥。
- 小丑:指小规模的敌人。
- 亡匿:逃亡隐藏。
- 安攘:安定和驱逐。
- 朝阃:朝廷的门户,指朝廷。
翻译
设想如何安定边疆,汉武帝曾开拓西南,而宋高宗却放弃了东北。有的国家因强大而挑衅边境,有的则因弱小而被外敌羞辱。共同商议古今的策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屯兵防守来取得胜利。春、夏、秋三个季节边疆保持清洁,无战事,千里边境烽火连绵。士兵和农民各自自给自足,耕战不相互干扰。近远运输粮食,休整时整顿军备。只要士兵心中时刻警惕外敌的威胁,敌人潜伏时无法窥探,敌人进攻时也能安全应对。有时明确军队的指挥权,有时尽到保卫国土的职责。彻底清除敌人并非没有办法,但不应只依赖杀伤敌人来取得胜利。天子不亲自指挥,小规模的敌人也会逃亡隐藏。安定和驱逐敌人确实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关键在于朝廷和边疆共同心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和宋高宗对待边疆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强调了屯兵防守的重要性。诗中提出了耕战结合、兵农自给的策略,强调了士兵的警惕性和军队的指挥权。同时,也指出了不应过分依赖杀伤敌人来取得胜利,而应注重整体的战略布局和朝廷与边疆的协同合作。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边疆安定和军事策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