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掎 (jǐ):牵引,拉。
- 俎豆 (zǔ dòu):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指祭祀活动。
- 七书:指古代的七种兵书,如《孙子兵法》等。
- 塾 (shú):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
- 安攘 (ān rǎng):安定和排除外患。
- 纵横 (zòng héng):这里指策略和计谋。
翻译
文武之道分途,有时轻视文治,但当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观察军事行动变得重要。公侯们已经很久没有进行武力的选拔了,军事行动最初是出于祭祀的需要而进行。通过六艺的学习成名,首先要掌握射箭技巧,七种兵书已经在私塾中作为经典传授。从此,儒家的效用与国家的安定和排除外患相结合,这并非皇帝喜欢策略和计谋,而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时期文武之道的分野与融合,以及国家在面临紧急情况时的应对策略。诗中通过对比文治与武功的重要性,强调了在特定情况下军事的必要性。同时,诗人也指出了儒家教育与军事训练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于国家安定的积极影响。整体上,诗歌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文化教育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三三偕诸友及弟侄溯流溪北游松岗竹岗二岩兼陟黄岐绝顶薄暮还棹得目字 》 —— [ 明 ] 郭之奇
- 《 花朝独对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稽古篇竣事十绝 》 —— [ 明 ] 郭之奇
- 《 舟倦连日得诸山周旋晚泊口占二十韵 》 —— [ 明 ] 郭之奇
- 《 三士道人自赞 》 —— [ 明 ] 郭之奇
- 《 诸奚续采菡萏助华增艳感而再赋三律 》 —— [ 明 ] 郭之奇
- 《 斗洞见梅花四首 其四 》 —— [ 明 ] 郭之奇
- 《 追和元诚拊髀思颇牧之作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