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晴川阁: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与沈介庵共同熟悉的地方。
- 龙门:比喻高远的境界或目标。
- 鱼服:指官服,比喻官职。
- 封事:古代臣子上奏给皇帝的密封奏章。
- 除书:指官职的任命书。
- 积薪:比喻积累,此处可能指沈介庵的官职提升是积累的结果。
- 和光:和谐的光辉,比喻与世无争,保持平和的心态。
- 耐风尘:指能够忍受世俗的纷扰和艰辛。
翻译
没想到晴川阁,同时失去了这样一个人。 你如同龙门般高远,穿上官服的你显得多么神气。 你的奏章让人惊讶,官职的提升似乎是积累的结果,让人感到奇怪。 古人有言,要和谐地发光,最好能够忍受风尘的磨难。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沈介庵的赞赏与怀念。诗中,“晴川阁”与“失此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沈介庵的独特与重要。通过“龙门”与“鱼服”的比喻,赞美了沈介庵的才华与官职。后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沈介庵官职提升的惊讶,以及对其能够保持平和心态,忍受世俗风尘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 —— [ 明 ] 袁宏道
- 《 百六诗为丘大赋 》 —— [ 明 ] 袁宏道
- 《 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闱第三报志喜仍用散木韵践前约也 》 —— [ 明 ] 袁宏道
- 《 和江进之寒山寺之作 其一 》 —— [ 明 ] 袁宏道
- 《 龙君超邀余过新置山庄庄在翠微中甚幽僻 》 —— [ 明 ] 袁宏道
- 《 九月二十九日同罗服卿及社中诸兄弟登高二圣寺 》 —— [ 明 ] 袁宏道
- 《 三弟回志喜 》 —— [ 明 ] 袁宏道
- 《 智者洞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