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

一片青石棱,方长六大字。 何人妄刻画,减却飞扬势。 泉久污泥多,叶老鎗旗坠。 纵有陆龟蒙,亦无茶可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棱(léng):石头上的棱角。
  • :随意,无端。
  • 减却:减弱,减少。
  • 飞扬势:指原本石头上字迹的雄浑和气势。
  • 鎗旗:指茶叶的嫩芽,形状似旗,尖端似枪,故称“鎗旗”。
  • 陆龟蒙:唐代著名茶学家,著有《茶经》。

翻译

一块青色的石头棱角分明,上面刻着六个大字。 不知是谁随意刻画,减弱了原本的雄浑气势。 泉水因久未清理而积满污泥,茶叶的老芽也已凋落。 即使有陆龟蒙这样的茶学大师,也找不到好茶来品尝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块被刻画的青石和污浊的泉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被破坏的遗憾。诗中“妄刻画”和“减却飞扬势”直接批评了人为的破坏行为,而“泉久污泥多”和“叶老鎗旗坠”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环境恶化的景象。结尾提到陆龟蒙,暗示了即使有茶学专家,也无法在如此环境中品到好茶,增强了诗的讽刺意味。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