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倡援辽叛卒屠七邑破登城登抚孙元化按兵不动甘为虏也志慨

天骄蠢尔日烽惊,率土臣民雠不轻。 挟纩多年应马革,脱巾一旦起羊羹。 乍传七邑趋风溃,疑说专戎伏地迎。 贷息游魂终一死,尔曹遂作负恩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骄: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这里特指明朝时期的蒙古族。
  • 蠢尔:愚蠢无知的样子。
  • 日烽惊:日间的烽火令人惊恐,指边境战事频繁。
  • 率土臣民:指全国的臣民。
  • 雠不轻:仇恨不轻,指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 挟纩多年:挟持着细丝,比喻长期受到束缚或控制。
  • 马革:指战马的皮革,比喻战争。
  • 脱巾:脱下头巾,比喻放弃文职,投身武事。
  • 羊羹:一种食品,这里比喻轻易得到的东西。
  • 七邑:七个城邑,指被攻破的地区。
  • 趋风溃:像风一样迅速溃败。
  • 专戎:专权的军事将领。
  • 伏地迎:伏在地上迎接,表示投降。
  • 贷息游魂:暂时放过游荡的灵魂,指给予敌人暂时的宽容。
  • 尔曹:你们这些人。
  • 负恩生:背负着恩情而生,指背叛了恩主。

翻译

边疆的蒙古族愚蠢无知,日间的烽火频繁令人惊恐,全国的臣民对他们的仇恨不轻。 长期受到束缚的我们,应该投身战争,放弃文职,轻易得到的东西不应成为我们的追求。 突然传来七个城邑像风一样迅速溃败的消息,有人说专权的军事将领伏在地上投降。 虽然暂时放过游荡的灵魂,但他们终究难逃一死,你们这些人却背负着恩情而生,背叛了恩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背叛行为的愤慨。诗中,“天骄蠢尔日烽惊”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率土臣民雠不轻”则强调了全国人民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后两句通过对“挟纩多年”与“脱巾一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投身战争的决心。最后两句则严厉谴责了背叛行为,认为背叛者虽然暂时得以生存,但终究难逃一死,且背负着恩情而生,是对恩主的极大背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强烈,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