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辽阳

北风十日吹胡桑,貂裘为客去渔阳。 马上宝弓如满月,腰间匕首似悬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桑:指边塞地区的桑树。
  • 貂裘:用貂皮制成的衣服,是贵重的衣物。
  • 渔阳:古地名,今河北省境内,这里指边疆地区。
  • 宝弓:装饰华丽的弓。
  • 匕首:短剑,常用于近身格斗。

翻译

北风连续十日吹拂着边塞的桑树,你穿着貂皮大衣作为旅人前往渔阳。 在马背上,你携带的华丽弓箭如同满月一般,腰间的匕首闪着寒光,宛如悬挂的霜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勇士在北风呼啸的边塞地区旅行的场景。通过“北风十日吹胡桑”和“貂裘为客去渔阳”,诗人传达了边塞的严寒与勇士的坚韧。后两句“马上宝弓如满月,腰间匕首似悬霜”则生动地描绘了勇士的装备,展现了他的英勇与准备战斗的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边塞勇士的形象。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