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比部何公露

官舍闻君在故园,板桥垂柳绿淮源。 看山引兴趋公府,散吏传呼到里门。 竹下摊书岩翠湿,湖边立马水禽喧。 更怜载酒饶幽事,韦曲烟花过谢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比部:古代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刑部。
  • 公露:人名,何公露。
  • 板桥:木板搭建的桥。
  • 淮源:淮河的源头。
  • :前往。
  • 散吏:闲散的官员。
  • 里门:乡里的门,指乡里。
  • 摊书:展开书本阅读。
  • 岩翠:山岩上的绿色植物。
  • 立马:停马。
  • 水禽:水中的鸟类。
  • 载酒:携带酒。
  • 幽事:幽雅的事情。
  • 韦曲: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 谢墩: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翻译

听说你在故园的官舍,我想到那板桥和垂柳,绿意盎然于淮河的源头。 你前往公府欣赏山景,激发了兴致,而闲散的官员则在乡里传呼。 在竹下展开书本,山岩的翠绿湿润了视线,湖边停马,水中的鸟儿喧闹。 更让人怜爱的是,你带着酒,享受着幽雅的事情,韦曲的烟花飘过谢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友人在故园的消息后,想象中的友人生活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板桥垂柳”、“岩翠湿”、“水禽喧”,展现了友人所在地的宁静与美丽。同时,通过“趋公府”、“散吏传呼”等词句,反映了友人的官职生活。最后,诗人以“载酒饶幽事”、“韦曲烟花过谢墩”表达了对友人优雅生活的羡慕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