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岩有竹林寺遗迹

僧言翠微顶,剩有一岩幽。 异境客难到,诸天人罕求。 崖悬几屋险,猿啸半山秋。 不见竹林隐,时传钟梵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佛手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处岩石形状似佛手。
  • 区大相: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 翠微顶:指山峰的顶端,翠微常用来形容山色青翠。
  • 异境:奇异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 诸天:佛教中指天界,这里泛指神仙或高人。
  • 几屋:指山崖上的房屋,可能指寺庙或隐士的居所。
  • 钟梵:钟声和梵音,指寺庙中的钟声和诵经声。

翻译

僧人说,在翠微山顶,还留有一处幽静的岩洞。 这奇异的地方,游客难以到达,神仙也罕有寻求。 山崖上的房屋险峻,猿猴在半山腰秋天的叫声。 看不到竹林中的隐士,只偶尔传来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通过僧人的口述,诗人表达了对这个难以到达的异境的向往。诗中“崖悬几屋险,猿啸半山秋”生动地描绘了山崖的险峻和秋天的山林景象,而“不见竹林隐,时传钟梵留”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和梵音,感受到那份超脱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之美的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