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芒砀山(máng dàng shān):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
- 睢阳郭(suī yáng guō):指睢阳城的外郭,睢阳是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 绕梁:比喻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绕梁,这里比喻环境环绕。
- 襟带:比喻山水环绕如衣襟和腰带。
- 封卫:指边疆的防御。
- 墟落(xū luò):村落,乡村。
- 萧索:凄凉,冷落,萧条。
- 百金诺:指重诺,即千金一诺,表示承诺的重要性。
- 朅来(qiè lái):即“去来”,这里指离去。
- 刈葵藿(yì kuí huò):割取葵和藿,比喻劳作。
翻译
我的朋友也未得志,长久寄居在异乡。 我们辛勤劳碌,却迷失了方向,只能感叹地登上城楼。 清晨我远望广阔的原野,独自一人感受着无边的空旷。 云雾散去,显露出芒砀山的轮廓,水流回归到睢阳城的外郭。 四周环境如衣襟腰带般环绕,边疆的守卫却多有漂泊。 历史上的城池令人悲伤,而丰收的年景却让人喜爱乡村。 我们相遇时都未能施展抱负,携手时只感到凄凉冷落。 谁能想到,我们的心意竟能跨越千里,依然坚守着千金一诺。 公侯将相都是我们这样的人,行动和用兵都在于谋略。 圣明的君主渴望得到贤才,我们却只能离去,割取葵和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楚丘城相遇时的感慨与无奈。诗中,“芒砀山”、“睢阳郭”等地理名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通过对比“事古悲城池”与“年丰爱墟落”,诗人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结尾处,诗人以“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同时“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贤才难遇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高适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