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水行
沛水东决如沸汤,家家水痕强半墙。
麦苗不收枣树烂,鸡犬缚尽无糟糠。
河上丈夫七尺身,插标牵女立水滨。
自言丰年娶得妇,结发甫能勾十春。
隔年生女如获宝,阿翁提携阿㜑抱。
两岁三岁学步行,邻里尽誇皮肉好。
今秋粮限不过年,县官点夫夜拽船。
可怜此女八岁馀,决劵只卖四百钱。
钱财入手容易尽,但愿分投避饥馑。
借问上船何处州,异日经过烦附信。
答言家住越州城,绿树青山好托生。
桑树养蚕常着帛,湖田种稻早炊粳。
听罢那禁双泪流,相逢只合死前休。
闻道越中多赋敛,父北儿南两地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沛水: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强半墙:超过半墙的高度。
- 糟糠:指粗劣的食物。
- 插标:在身上插上标记,表示出卖。
- 结发:指结婚。
- 甫能:刚刚能够。
- 阿㜑:阿婆,指祖母。
- 粮限:粮食的限额。
- 决劵:决定卖身的契约。
- 分投:分散,各奔东西。
- 附信:传递信件。
- 着帛:穿着丝绸。
- 炊粳:煮米饭。
- 赋敛:征税。
翻译
沛水向东泛滥,如同沸腾的热汤,每家的水痕都超过了半墙的高度。麦苗无法收割,枣树也烂掉了,鸡犬都被绑起来,没有糟糠可食。河上的男子身长七尺,插着标记牵着女儿站在水边。他说自己在丰年娶了妻子,结婚才刚刚十年。隔年生了一个女儿,如同得到了宝贝,祖父和祖母都抱着她。两三岁时学走路,邻居们都夸她皮肤好,肉体健康。今年秋天的粮食限额过不了年,县官夜里点名拉船。可怜这个八岁多的女孩,决定卖身只卖了四百钱。钱财到手容易花光,只希望能分散各奔东西避开饥荒。问上船去的是哪个州,将来经过时麻烦传递信件。回答说家住越州城,绿树青山适合生活。桑树养蚕常有丝绸穿,湖田种稻早有米饭吃。听完这些,怎能不让人双泪流,相逢只能死前休。听说越中地区赋税繁重,父北儿南两地都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沛水泛滥后的悲惨景象,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无奈。诗中,“沛水东决如沸汤”生动描绘了水灾的严重性,而“家家水痕强半墙”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展现了灾情的普遍性。诗中的对话形式,使得叙述更加真实感人,尤其是父亲对女儿命运的无奈和悲痛,以及对未来的无望,都深深触动人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