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戌:指农历戊戌年。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 南郊: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
- 庆成宴:庆祝仪式成功的宴会。
- 四十九首:指这首诗是庆成宴乐章中的第四十九首。
- 万岁乐:乐曲名,用于庆祝和赞美皇帝。
- 玉关:指边疆的关隘,这里象征边疆安全。
- 频款:频繁地款待,这里指边疆的稳定和友好。
- 天山:山脉名,位于中国西北部,这里象征边疆的安定。
- 四夷:古代对四方边远民族的统称。
- 效顺:表示顺从和效忠。
- 天保歌:古代的一种颂歌,用于赞美和祈福。
- 群黎:指百姓。
- 百姓:普通民众。
翻译
在这个戊戌年的冬至,南郊的祭祀仪式圆满完成,我们举行了庆祝宴会,乐章中的第四十九首《万岁乐》响起。
普天之下,都仰赖我们伟大的皇帝的至高智慧和圣明。看那玉关边疆,频繁地接待来宾,天山一带已经安定。四方的夷族都表示顺从,归附于王命之下。
我们唱起《天保歌》,为所有的百姓祈福。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深在戊戌年冬至南郊祭祀仪式成功后所作的庆成宴乐章之一。诗中,陆深以宏大的视角赞美了皇帝的圣明和国家的安定繁荣。通过“玉关频款,天山已定”等词句,描绘了边疆的和平景象,而“四夷效顺归王命”则表达了四方民族对中央王朝的忠诚。最后,以《天保歌》为百姓祈福,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民众幸福的关怀。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