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万古燕云泪,千秋战伐场。 黄河流不尽,白日到无光。 杀气随风转,边声入夜长。 轩辕台已没,何处望渔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云:指燕山和云中,古代边塞地区。
  • 轩辕台:古代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的台,这里指代古代的遗迹或历史。
  • 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常用来象征边塞。

翻译

自古以来,燕山和云中一带的边塞之地,留下了无数的泪痕,这里是千百年来战乱不断的战场。黄河的水似乎永远流不尽,白天的太阳也显得黯淡无光。战争的杀气随着风四处飘散,边塞的悲歌在夜晚显得尤为悠长。古老的轩辕台已经不复存在,我该去哪里眺望那遥远的渔阳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通过“燕云泪”、“战伐场”、“黄河流不尽”等意象,深刻表达了边塞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杀气随风转,边声入夜长”进一步以风和夜为背景,增强了战争氛围的沉重和边塞生活的艰辛。结尾的“轩辕台已没,何处望渔阳”则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边塞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命运的深刻关切。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