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氏兄弟归建昌省其尊人惕庵先生时先生八十馀矣

辽东尝作客,皂帽识而翁。 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 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辽东:指中国东北地区。
  • 皂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平民或隐士所戴。
  • 而翁:你的父亲。
  • 馈食:供给食物,这里指屈大均曾经供给汤氏兄弟的父亲食物。
  • 谈经:讨论经典,指学术讨论。
  • 名父:有名望的父亲。
  • 逸民:指隐居不仕的人。
  • 呜咽:低声哭泣。
  • 林泉:山林与泉水,指隐居之地。
  • 道穷:指道路艰难,生活困苦。

翻译

我曾在辽东作客,那时就认识了你们戴着黑帽的父亲。我曾在他之外的人之前给他提供食物,也在弟子中与他讨论经典。你们带着有名望的父亲的使命,人们都敬仰你们隐逸的风范。相见时我们仍然低声哭泣,因为山林泉水之地正是道路艰难、生活困苦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屈大均送别汤氏兄弟回建昌探望其父惕庵先生时所作。诗中,屈大均回忆了与汤氏兄弟父亲的交往,表达了对他们家族的敬重和对隐逸生活的感慨。通过“辽东尝作客”、“馈食先人外”等句,展现了屈大均与汤家的深厚情谊。而“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则抒发了对隐居生活艰辛的共鸣和对友人离别的伤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屈大均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