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方山

· 宗臣
短筇匹马迎天风,千山万山江之东。 秋愁一夜起大壑,白云无数吹晴空。 幽人石路赠瑶草,楚色江上愁青枫。 高歌明月听湘瑟,斗酒胡霜飞塞鸿。 王孙何事不归去,摇落淮南芳桂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筇:短杖。
  • 匹马:单独一匹马。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这里比喻珍贵的草。
  • 楚色:楚地的景色,这里指南方景色。
  • 湘瑟:湘水之神所弹的瑟,比喻美妙的音乐。
  • 斗酒: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指饮酒。
  • 胡霜:北方的霜。
  • 塞鸿:塞外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 摇落:凋零,衰败。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带。
  • 芳桂丛:桂花丛,比喻美好的地方。

翻译

手持短杖,骑着一匹马,迎着天风,眺望江东的千山万山。一夜之间,秋天的忧愁在大壑中升起,无数白云在晴朗的天空中飘荡。在幽静的山路上,我赠予你珍贵的瑶草,南方的景色在江上,青枫带来忧愁。在明月的照耀下高歌,仿佛听到了湘水之神的瑟声,饮酒时,北方的霜和塞外的鸿雁飞过。我这贵族子弟为何不归去,淮南的桂花丛已经凋零,芳华不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忧愁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短筇匹马”、“千山万山”、“白云无数”等,构建了一幅壮阔而又凄美的画面。后半部分通过“瑶草”、“青枫”、“湘瑟”、“胡霜”、“塞鸿”等词语,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愁。结尾的“王孙何事不归去,摇落淮南芳桂丛”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