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士亦经屈沱作诗予复和之

吾乡临一水,亦用屈沱名。 伏腊湘累庙,弦歌楚些声。 宗惟南屈盛,辞未使君轻。 家学元骚赋,依依忠爱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 湘累:指屈原。因屈原不是以身殉国,而是被楚王放逐致死,故称“累”。
  • 楚些:《楚辞·招魂》是沿用《楚辞》的习惯,以“些”字作语尾收声词,所以后人便称《楚辞》为“楚些”。
  • 宗惟:家族中只有。
  • 元骚赋:指屈原的《离骚》。

翻译

我的家乡临近一条水,也用屈沱来命名。 在伏日和腊月的祭祀中,湘累庙里响起楚地的弦歌。 家族中只有南方的屈姓最为兴盛,辞章也未曾让君王轻视。 家学传承自《离骚》的赋,那份忠爱之情依旧深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诗中提到的“屈沱”、“湘累庙”、“楚些声”等,都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致敬。通过描述家乡的祭祀活动和家族的文化传承,诗人展现了对屈原忠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先贤的缅怀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