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

不出无章武,隆中岂敢閒。 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 智数追三杰,忠诚动百蛮。 桂林多俎豆,故老泪痕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积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附近的一座山。
  • :拜访,参拜。
  • 诸葛忠武侯: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后被追封为忠武侯。
  • 章武: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年号,此处指代蜀汉政权。
  • 隆中: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曾在此隐居。
  • :同“闲”,空闲,闲适。
  • 委身:投身,献身。
  • 常胄:指刘备,因其为汉室宗亲,故称常胄。
  • 祁山:地名,位于今甘肃省礼县东,诸葛亮北伐时曾多次出祁山。
  • 智数:智谋,策略。
  • 三杰:指汉初三杰,即张良、韩信、萧何。
  • 百蛮:指蜀汉周边的少数民族。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此处指祭祀。
  • 故老:指当地的老人。
  • 泪痕斑:泪水留下的痕迹。

翻译

若不离开隆中山,怎能辅佐蜀汉章武年间。 投身于刘备麾下,坚守蜀地在祁山之间。 智谋堪比汉初三杰,忠诚感动周边百蛮。 桂林之地多有祭祀,当地老人泪痕斑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中,“不出无章武,隆中岂敢閒”一句,既赞扬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又突出了他的忠诚与担当。后文通过对比诸葛亮的智谋与忠诚,进一步彰显了他的伟大。结尾处提到桂林的祭祀和老人的泪痕,更深化了诸葛亮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英雄形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