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职方使安南

尔建相如节,宣威象郡中。 从来神武策,不用羽林戎。 早晚歌钟赐,西南战垒空。 功名归使者,勒石伏波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如节:指汉代司马相如的节杖,象征着使者的身份和权威。
  • 象郡:古地名,位于今广西一带,这里指代安南(今越南北部)。
  • 神武策:指英明的军事策略。
  • 羽林戎:羽林是古代皇帝的禁卫军,戎指军队,这里指不需要动用军队。
  • 歌钟: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庆祝胜利的音乐。
  • 战垒空:战垒指军事防御工事,空表示不再需要,因为战争已经结束。
  • 勒石:在石头上刻字,通常用来纪念功绩。
  • 伏波宫:古代祭祀水神的地方,这里指在伏波宫前刻石纪念。

翻译

你手持相如的节杖,宣扬威严于象郡之中。 从来都是依靠英明的策略,无需动用羽林军。 早晚会奏响庆祝的歌钟,西南的战垒已空无一人。 功名归于使者,将在伏波宫前刻石纪念。

赏析

这首诗是屈大均送别杨职方出使安南时所作。诗中,屈大均赞美了杨职方的使命和能力,预言他将不费一兵一卒,仅凭智慧和策略就能使安南归顺,从而在西南边境带来和平。诗的最后,诗人希望杨职方的功绩能被永久纪念,体现了对使者的崇高敬意和对和平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赞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