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唐晋王

当年频请讨,知罪总春秋。 谁忍窥神器,惟知壮帝猷。 英雄多汗马,王霸有箕裘。 憔悴宫边柳,烟含五代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ín):频繁,多次。
  • 请讨:请求讨伐。
  • 知罪:知道自己的罪过。
  • :总是,一直。
  • 春秋:指历史。
  • (kuī):窥视,觊觎。
  • 神器:指帝位或政权。
  • 帝猷 (dì yóu):帝王的谋划或事业。
  • 汗马:指战功。
  • 王霸:指王道和霸道,即统治天下的两种方式。
  • 箕裘 (jī qiú):比喻继承祖先的事业。
  • 憔悴 (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宫边柳:宫殿旁的柳树,常用来象征宫廷或皇室。
  • 烟含:烟雾中含着。
  • 五代: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翻译

当年他频繁请求讨伐,知道自己的罪过总是随着历史流转。 谁能忍心觊觎帝位,只知道要壮大帝王的事业。 英雄们多有战功,王道和霸道都有继承。 宫殿旁的柳树显得憔悴,烟雾中含着五代的历史沧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唐晋王的咏叹,展现了其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诗中,“频请讨”和“知罪总春秋”表达了晋王对国家的责任感与自我反省;“谁忍窥神器,惟知壮帝猷”则彰显了他对帝业的忠诚与壮志。后两句通过“宫边柳”和“烟含五代秋”的意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