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御史野塘图歌

· 方回
野塘之水兮其色油油,以畜以泄兮灌我良畴。弋有凫雁兮盟有鸥,我出而仕兮可则进,脱如不可兮还我锄耰。 水之上兮山之下,稷黍枣栗兮野塘之坞。秋收其实兮于粲满筥,车既膏兮马不前,退而家食兮孰予敢侮。 我思野塘兮繄古之沂,有怀其人兮瑟声希。可由求赤兮贤宁不希,登之廊肆兮佩玉黼黻,否则岂无春服兮咏雩风而与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ì):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 凫雁:野鸭和大雁。
  • :结盟,这里指与鸥鸟为友。
  • 锄耰(yōu):锄头和耰,古代农具,这里指归隐务农。
  • 稷黍:泛指谷物。
  • 于粲:形容果实累累的样子。
  • (jǔ):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 车既膏:车已上油,指准备出行。
  • 家食:在家中吃饭,指隐居生活。
  • (yī):是,此。
  • :水名,这里指野塘。
  • 瑟声希:瑟的声音稀疏,形容宁静。
  • 可由求赤:可能指追求显赫。
  • 廊肆:指朝廷或官府。
  • 佩玉黼黻(fǔ fú):佩戴玉饰和礼服,指做官。
  • 雩风:古代求雨的祭祀,这里可能指春天的祭祀活动。

翻译

野塘的水啊,色泽油润,它蓄水排水,灌溉着我的良田。我用箭射下野鸭和大雁,与鸥鸟结为盟友。我若出仕可行,就前进;若不可行,就归还我的锄头和耰,归隐务农。

水之上,山之下,种植着谷物和枣栗,在野塘的坞边。秋天收获果实,累累满筐。车子已上油,马却不愿前行,我选择退隐在家中吃饭,谁敢欺侮我?

我思念野塘,那是古老的沂水,我怀念那个人,他的瑟声稀疏。可以追求显赫,但贤者难道不渴望吗?登上朝廷,佩戴玉饰和礼服,否则,难道没有春天的服装,咏唱雩风,与我一同归去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野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矛盾心理。诗中,“野塘之水”象征着宁静与富饶,而“弋有凫雁兮盟有鸥”则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作者在仕与隐之间徘徊,最终倾向于归隐,享受“家食”的宁静生活。诗的结尾,通过对“沂”和“瑟声希”的怀念,以及对“廊肆”和“春服”的对比,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