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夜永不寐等作觉清而颇寒吾恐伤中和而病吾子也因复继前韵假辞而薰炙之亦晁补之拟骚之遗意也

· 王恽
烛影红摇夜色侵,香添菱叶郁重衾。 凤琶调软歌能合,竹叶杯深醉易沈。 绿鬓追欢燕市乐,翠屏归梦越江吟。 平明剩买扶头酒,不向诸儿计橐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èi):睡觉。
  • 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指不偏不倚,和谐适度。
  • 薰炙:熏陶和影响。
  • 晁补之:宋代文学家,以骚体诗著称。
  • 凤琶:古代的一种乐器。
  • 竹叶杯:指酒杯。
  • 绿鬓:指年轻人的黑发。
  • 燕市:指京城。
  • 越江:指江浙一带。
  • 扶头酒:指早晨喝的酒,用以提神。
  • 橐金:指钱财。

翻译

近来读到夜深不眠的作品,觉得清新但略带寒意,我担心这会伤害到和谐适度的氛围,从而影响到你的健康。因此,我再次使用前韵,借用词句来熏陶和温暖你,这也是晁补之模拟骚体诗的遗风。

烛光摇曳,夜色渐深,香炉中添了菱叶,香气郁郁地覆盖着厚重的被褥。凤琶的调子柔和,歌声和谐,竹叶杯中的酒深沉,容易让人沉醉。

年轻的黑发享受着京城的欢乐,翠色的屏风后,梦回江浙的吟唱。清晨,我多买了些提神的酒,不去计较钱财的多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温馨,以及对音乐和酒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谐氛围的追求。诗中“烛影红摇夜色侵”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夜晚的温馨画面,而“凤琶调软歌能合”则展现了音乐与歌声的和谐美妙。最后,通过“平明剩买扶头酒,不向诸儿计橐金”表达了作者不计较物质,更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