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

· 方回
承天寺一碑,宜州万里走。 后山与简斋,各年四十九。 李杜俱有厄,郊岛终不偶。 今人好作诗,曾不鉴兹否。 我如陆务观,平生诗万首。 明年当八十,不可日无酒。 四男异甑釜,二女欠箕帚。 晓问床头瓮,仅有酒一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承天寺:寺庙名。
  • 宜州:地名,今广西宜州市。
  • 后山:指陈师道,字后山,北宋诗人。
  • 简斋:指陈与义,字简斋,南宋诗人。
  •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灾难,困苦。
  • 郊岛:指孟郊和贾岛,唐代诗人。
  • 不偶:不遇,指命运不佳。
  • 陆务观:陆游,字务观,南宋著名诗人。
  • 甑釜:古代的炊具,这里指家中的器物。
  • 箕帚:扫除的用具,这里指家中的日常用品。
  • :盛酒的陶器。

翻译

承天寺有一块石碑,我为了它不远万里来到宜州。后山的陈师道和简斋的陈与义,都是在四十九岁时去世。李白和杜甫都遭遇过困苦,孟郊和贾岛也始终命运不佳。现在的人们喜欢写诗,难道不应该从这些先贤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吗?

我就像陆游一样,一生写了无数的诗。明年我就八十岁了,不能一天没有酒。我有四个儿子,他们各自有家,两个女儿还缺些家中的日常用品。清晨我问床头的酒瓮,只剩下了一斗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诗人命运,反思了作诗的意义和人生的境遇。诗中提到的陈师道、陈与义、李白、杜甫、孟郊、贾岛等,都是命运多舛的诗人,他们的经历成为了诗人自我反思的参照。诗人以陆游自比,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对酒的依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诗歌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