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万固寺

· 王恽
中条郁苍苍,首尾固雄大。 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东南万峪门,荦确入幽阨。 空青上绝壁,巀嶪两崖对。 南山开画屏,高下蔚万桧。 扶藜到山门,黄衣六七辈。 寺残薄水赏,一水良可爱。 寻源入云萝,不惜阮屐败。 掬饮清臆尘,坐睨巨石怪。 山空响佩环,林迥腾怒獬。 行听溪声回,周览询胜概。 当年爽心亭,万竹争映带。 碧鲜照清泚,襟袂濯沆瀣。 人境两渺茫,佳句尽誇迈。 开轩邀客饭,放目欣一快。 盘餐固疏粝,泉洌几肉嘬。 少焉林风振,万壑一气噫。 前林疑虎啸,作勇助吾惫。 笔落还自惊,一扫众峰叆。 山僧喜醉颠,海会得珠贝。 兴来本无心,游藏诧佛界。 夕阳送归鞍,依约虎溪外。 风烟作破墨,塔庙失所在。 钟美厌摹写,閟伏化机蔼。 盘空乏硬语,技痒若无赖。 马首诗遽成,一笑豁吾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条:指中条山,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部。
  • 郁苍苍:形容山色浓绿。
  • 首尾:指山的起始和结束。
  • 雄大:雄伟壮观。
  • 连山:连绵的山脉。
  • 卧虎:比喻山势雄伟,如卧虎。
  • 矫首:抬头。
  • 两戒:指两边的界限。
  • 万峪门:指众多的山谷入口。
  • 荦确: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 幽阨:幽深险阻。
  • 空青:指山壁上的青色。
  • 绝壁:陡峭的山壁。
  • 巀嶪:形容山势高峻。
  • 两崖对:两边的山崖相对。
  • 画屏:比喻山景如画。
  • 万桧:指众多的松树。
  • 扶藜:拄着藜杖。
  • 黄衣:指僧侣。
  • 山门:寺庙的入口。
  • 薄水赏:指观赏水景。
  • 一水:一条河流。
  • 云萝:云雾和藤萝。
  • 阮屐:阮籍的鞋子,此处指行走的鞋子。
  • 掬饮:用手捧水喝。
  • 清臆尘:清洗胸中的尘垢。
  • 坐睨:坐着斜视。
  • 巨石怪:形状奇特的大石头。
  • 佩环:指山中回声。
  • 怒獬:形容山风猛烈。
  • 溪声回:溪水的回声。
  • 胜概:美景。
  • 爽心亭:使人心情舒畅的亭子。
  • 碧鲜:清澈的水。
  • 清泚:清澈。
  • 襟袂:衣襟和袖子。
  • 濯沆瀣:清洗。
  • 人境:人间与仙境。
  • 渺茫:遥远不可及。
  • 誇迈:超越。
  • 盘餐:饭菜。
  • 疏粝:粗糙的食物。
  • 泉洌:泉水清澈。
  • 肉嘬:大口吃肉。
  • 林风振:林中的风声。
  • 万壑:众多的山谷。
  • 一气噫:一口气叹息。
  • 虎啸:虎的吼声。
  • 众峰叆:群山云雾缭绕。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醉颠:醉态。
  • 海会:佛教中的大法会。
  • 珠贝:珍贵的宝物。
  • 兴来:兴致来时。
  • 无心:无意。
  • 游藏:游玩和藏匿。
  • 佛界:佛教的世界。
  • 依约:隐约。
  • 虎溪:地名。
  • 破墨:指用墨水作画。
  • 塔庙:佛塔和寺庙。
  • 摹写:模仿描绘。
  • 閟伏:隐藏。
  • 化机:变化的机制。
  • :和蔼。
  • 硬语:生硬的言语。
  • 技痒:技痒难耐。
  • 无赖:无聊。
  • 马首:马头。
  • 遽成:迅速完成。
  • 豁吾隘:开阔我的心胸。

翻译

中条山郁郁葱葱,山脉雄伟壮观,从起始到结束都显得非常宏大。连绵的山脉像一只卧虎,抬头望去,两边的界限分明。东南方向有无数的山谷入口,山路崎岖不平,深入幽深险阻之地。山壁上青色苍茫,陡峭的山壁高耸,两边的山崖相对。南山如展开的画屏,高高低低长满了松树。拄着藜杖来到寺庙的入口,见到六七位穿着黄衣的僧侣。寺庙虽然残破,但观赏水景却别有一番风味,一条河流非常可爱。为了寻找水源,不惜走进云雾和藤萝之中,不顾行走的鞋子磨损。用手捧水喝,清洗胸中的尘垢,坐着斜视那些形状奇特的大石头。山中回声如佩环般清脆,林中风声猛烈如怒獬。行走间听到溪水的回声,四处寻览美景。当年在爽心亭,万竹争相映衬,清澈的水照映着碧绿,衣襟和袖子都清洗得干干净净。人间与仙境两相遥远,佳句尽是超越。开窗邀请客人共进饭菜,放眼望去心情愉快。饭菜虽然粗糙,但泉水清澈,大口吃肉。不久林中的风声响起,众多山谷中一口气叹息。前方的林中似乎有虎啸,助我勇敢面对疲惫。笔落时自己都感到惊讶,一扫群山云雾缭绕。山中的僧人喜形于色,佛教大法会得到珍贵的宝物。兴致来时本是无意,游玩和藏匿在佛教的世界。夕阳下送别归去的马鞍,隐约在虎溪之外。风烟如同用墨水作画,佛塔和寺庙似乎消失不见。美好的钟声让人厌倦模仿描绘,隐藏的变化机制和蔼可亲。盘旋空中缺乏生硬的言语,技痒难耐如同无聊。马头上的诗迅速完成,一笑之间开阔了我的心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历万固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和寺庙的宁静。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佛教元素,如“中条郁苍苍”、“万峪门”、“空青上绝壁”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同时,通过对寺庙生活和自然景观的交织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