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摝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薙草汛我庭。
蛇蚓无留藏,行径免露零。
刬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
朗月明其抟,古镜还精灵。
语寂理已会,虑澹神自冥。
白发一老翁,兀然坐孤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摝(lù):捞取。
- 薙(tì):割草。
- 汛:洒扫。
- 蛇蚓:蛇和蚯蚓。
- 刬秽:清除污秽。
- 拨翳:除去遮蔽。
- 皛荧(xiǎo yíng):明亮。
- 抟(tuán):聚集。
- 虑澹:思虑淡泊。
- 神自冥:心灵自然宁静。
翻译
童子带着竹器,捞去池中的浮萍。看到池中的鱼儿本已令人愉悦,而水底的山林更显得青翠。又叫来荷锄的人,帮我清理庭院的杂草。蛇和蚯蚓无处藏身,行走的路径不再有露水滴落。清除污秽,带来洁净,除去遮蔽,使环境明亮。明亮的月光聚集,古镜也显得灵动。在静默中领悟了道理,思虑淡泊,心灵自然宁静。一位白发老翁,独自坐在孤亭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童子清理池中浮萍和庭院杂草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诗中“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刬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则体现了对清洁明亮环境的向往。最后,通过描绘老翁独坐孤亭的画面,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张鹏飞三绝 》 —— [ 元 ] 方回
- 《 自觉二首 》 —— [ 元 ] 方回
- 《 谢张师道广文见过二首 》 —— [ 元 ] 方回
- 《 先天易吟三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 》 —— [ 元 ] 方回
- 《 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