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日许公度使君来自西坑贼寨见访
曰予视贼垒,雨且二十日。
山行屡颠仆,泥行马没膝。
火攻未可施,诸军睨空碧。
小丑胆气粗,亦有炮与石。
持榜以招之,贷命续粮食。
彼谓一下山,求活岂可得。
使君廉且慈,眉攒咽为塞。
未必皆凶徒,胁从十有七。
暴露数月矣,武将正愤悒。
合围焉肯退,但欲事鏖击。
天意不肯晴,讵不念冤抑。
渠魁谋遁逃,所幸已就执。
焉得遂两解,曲赦与抆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坑贼寨:指当时的叛乱分子藏匿的山寨。
- 颠仆:跌倒。
- 睨(nì):斜视,这里指观望。
- 贷命:给予生命,这里指饶恕。
- 胁从:被迫参与的人。
- 愤悒(yì):愤怒和忧郁。
- 鏖击(áo jī):激烈的战斗。
- 渠魁:首领。
- 抆拭(wěn shì):擦拭,这里指宽恕。
翻译
我观察贼人的营垒,已经下了二十天的雨。 在山中行走多次跌倒,泥泞中行走时马蹄几乎被泥淹没。 火攻无法实施,各路军队只能望着晴朗的天空观望。 小贼们胆子很大,也有炮和石块作为防御。 我们拿着榜文去招降他们,愿意饶恕他们的生命并提供粮食。 他们认为一旦下山,求生之路岂能得到保障。 使君既廉洁又仁慈,眉头紧锁,因忧愁而哽咽。 其中未必都是凶恶之徒,被迫参与的人占了十分之七。 他们已经暴露在野外数月,武将们正愤怒而忧郁。 包围的军队不肯撤退,只想进行激烈的战斗。 天意似乎不愿放晴,难道不考虑那些无辜者的冤屈吗? 首领企图逃跑,幸运的是已经被捕获。 怎能不考虑双方和解,宽恕并擦拭他们的罪行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时期一次军事行动的艰难与复杂。诗中,方回通过描述连绵的雨天、艰难的山行和泥泞的道路,生动地展现了军事行动的困难。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叛乱分子中被迫参与者的同情,以及对和平解决冲突的渴望。诗中“使君廉且慈”一句,突出了使君的人格魅力和处理问题的仁慈态度,而“天意不肯晴”则隐喻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混乱。整首诗既是对具体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