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桑氏两通判致政为题杏花书屋图

· 沈周
旧有读书处,杏花深雨中。 人归发未白,春好树仍红。 富贵浮生外,弟兄吾道同。 门前千谢令,屋下两陶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致政:退休。
  • 浮生:指人生在世,虚浮无定。
  • 吾道:指自己的信仰或主张。
  • 谢令: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这里用以比喻贤明的官员。
  • 陶翁: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田园著称,这里用以比喻隐居的贤士。

翻译

我有一个旧时的读书之地,在杏花盛开的深春雨中。 人们归来时,头发还未斑白,春光正好,树木依旧红艳。 富贵对于虚浮的人生来说,是外在的,而我和我的兄弟们,我们的信仰是相同的。 门前有像谢安那样贤明的官员来来往往,屋下则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相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书香的场景,通过“杏花深雨中”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诗意。诗中“人归发未白,春好树仍红”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青春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富贵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度时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