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师表

· 沈周
两篇忠告慨慷辞,字字中间有涕洟。 天下二归心属舌,隆中三顾道存伊。 老臣虚已六未解,瞒子输才十倍之。 谨论堂堂诚激烈,孤忠痯痯力驱驰。 转征南北思何远,怆及桓灵语更危。 开济莫酬徒有策,英雄先死却无时。 天荒大野星俄陨,水啮空江石不移。 不朽文章千载事,后人能鉴乃能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慷慨: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 涕洟:眼泪和鼻涕,形容悲伤至极。
  • 二归:指诸葛亮归隐和出山两次重要的归宿。
  • :指诸葛亮的智谋和口才。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
  • :指伊尹,古代贤相,此处比喻诸葛亮。
  • 老臣:指诸葛亮。
  • 虚已:谦虚,不自满。
  • 六未解:指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解决统一大业。
  • 瞒子:指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 输才:才能不如。
  • 十倍之:形容才能远超他人。
  • 谨论:谨慎的论述。
  • 堂堂:形容正大光明,气势宏伟。
  • 孤忠:忠诚而孤独。
  • 痯痯:形容忧虑的样子。
  • 力驱驰:努力奔波。
  • 转征:转战。
  • 怆及:悲伤到。
  •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政治昏庸。
  • 开济:开创和辅助。
  • 徒有策:只有策略而无实现的机会。
  • 天荒大野:形容天地荒凉。
  • 星俄陨:星星突然陨落,比喻英雄早逝。
  • 水啮空江:江水侵蚀着空旷的江岸。
  • 石不移:石头坚硬不动,比喻坚定的意志。
  • 不朽文章:指《出师表》。
  • 千载事:千年不变的事情。
  • 后人能鉴乃能悲:后人能够理解并感到悲伤。

翻译

两篇充满忠诚和激昂的辞章,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悲伤。天下归心,诸葛亮的智谋和口才至关重要,他在隆中三次被刘备拜访,其道义和伊尹相媲美。老臣诸葛亮谦虚自省,六次出征祁山未能解决问题,而曹操的才能远超常人。谨慎而宏伟的论述,忠诚而孤独的诸葛亮忧虑重重,努力奔波。转战南北,思考深远,悲伤触及到桓帝和灵帝的昏庸,言语中更显危机。开创和辅助的事业未能实现,只有策略而无时机,英雄早逝,没有机会。天地荒凉,星星突然陨落,江水侵蚀着空旷的江岸,石头却坚硬不动。《出师表》这样的不朽文章,是千年不变的事情,后人能够理解并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是对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的深刻反思和赞美。诗中,沈周通过对诸葛亮的忠诚、智谋和孤独的描绘,展现了其伟大而悲壮的形象。同时,通过对曹操才能的比较,突出了诸葛亮的谦逊和不懈努力。诗的结尾,通过对《出师表》不朽价值的肯定,表达了对其深远影响的敬仰和对其未能实现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诸葛亮及其时代的一种深刻缅怀和评价。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